首頁 保健專欄 中醫保健專欄 中醫調理多汗症

中醫調理多汗症

    出汗是人體正常代謝廢物與體溫調節的生理現象,而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則屬於多汗症,運動、吃熱食、工作勞累、情緒緊張、熬夜與生活型態等都會加重出汗的情形,中醫一般將出汗分為兩種,不因外在環境影響,時時出汗且動則更甚者則是自汗,而睡則汗出、醒來自止則是屬於盜汗,需要分辨虛實以作治療方向參考,西醫認為多汗代表交感神經亢進,屬於自律神經的失調,出汗超過了正常的生理需求,而汗腺於全身各處分布但手掌足底分布較多,所以多汗者甚至隨時手足嚴重出汗像下雨一樣滴不停,會影響人際、考試表現與工作效率,除手術治療,中醫可依體質調整,可幫我們找回清爽乾淨的生活方式。
常見的症狀與原因有以下:
內科疾病:肺結核、低血糖、甲亢疾病、心臟病等引起。
自律神經失調:常見多汗、偏頭痛、情緒不穩、失眠、食慾問題。研究與遺傳基因有關。嚴重者會併發富貴手、脫皮、汗皰疹、腳臭等皮膚問題,影響社交活動。
調整方法如下:
保持清淡飲食,少喝咖啡、辛辣類刺激食物。運動習慣養成:慢跑、散步、氣功、游泳等。
充足的睡眠,避免過勞及壓力或熬夜與維持心情愉快,才可減少緊張。
攝取含鈣、鎂食物:牛奶、起士、豆類及豆製品、杏仁、五榖飲食、深綠色蔬菜、牡蠣、櫻花蝦、小魚乾,可減輕焦慮與緊張感。避免高熱時直接戶外活動。
中醫辨證論治常用的方劑:
   
自汗多屬表陽虛常見汗出多易怕冷可用玉屏風散。偏熱症可以用生脈飲。偏寒症可用四逆湯。
盜汗多為陰虛,屬於心火傷陰可用當歸六黃湯,屬於心虛不固可用生脈飲加潛陽、安神及收澀之類的藥。
中藥參考
   
自汗屬偏實火熱盛可用黃芩、石膏、知母等。自汗屬表衛不固可用黃耆、白朮、浮小麥、五倍子等。盜汗多屬陰虛火旺可用山茱萸、金櫻子、龍骨、牡蠣。
    
筆者門診中多汗症患者接受過中醫體質調理及針灸後,多能減輕其全身或局部出汗症狀,不會出現他處代償性出汗的情形,比較可以恢復其原本的生活品質。